首页>税收宣传>在线税刊
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税务”设想
来源:呼和浩特市地税局直属二分局课题组
发布时间:2016-12-26 15:04
 
    一、建设“互联网+ 税收电子档案”平台
    大数据时代,就是要充分发挥数据的指向性作用,运用信息化的手段,不断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实现税收工作现代化。建立税收电子档案的目的是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实现“数字化采集、一户式存储、反复利用、多方共享、随机查询”,加快信息流转速度,提高征管效率。税收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任务是:收集、整理、传递和归档工作,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积极开展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为税收风险管理、税务检查和管理决策等工作提供基本依据,促进税收工作顺畅运转,实现绩效考核自动化。目前许多税收征管纸质档案没有电子化,造成数据信息迟滞;形成电子化的征管信息未统一整理,造成利用低效。建立一个统一的基于互联网的税收电子档案平台,有助于实现税收数据共享,提高数据利用率,实现大数据时代下的云计算,为税收征管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目前税收征管纸质档案查询复杂,同一材料重复报送,各部门数据统计各行其是等情况。如果将涉税各类材料都统一录入电子档案平台,就可以实现一次上传、多方共享,无限次使用,数据挖掘得以不断增值的良好效果。
    “互联网+ 税收电子档案”平台就是要依托互联网,把内、外网的各类涉税信息整合到一起,为各类档案提供一个采集、管理、查询、输出、分析、监管的平台。我们需要在数据获取上下功夫,形成门类齐全、内容完整、高度保真、互为印证的全系统征管数据集合。我们要加强税务系统内外网数据的有效转换,充分发挥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的信息技术优势,把金税三期、微信办公平台、网上办税等多种功能有机整合,把税务电子档案加入到税收业务的所有流程当中,使电子档案工作体现在税收业务的各环节。同时,也需要按照一户式电子档案的标准建立纳税人数据资料库,方便各部门查阅。
    在电子档案查阅时应设立方便查询界面,便于使用人轻松调用数据及进行统计分析。建议平台开发部门设立数据挖掘功能,将数字与扫描图像等内容关联,实现数据自动链接。另外,根据各层级业务需要设置查询权限,为每个层级设定不同业务角色,方便税务人员根据各自权限查阅分析。
    互联网+ 税收电子档案主要应用于税务系统内部的查阅与分析,需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由于电子档案涉及各单位商业机密及缴税信息,因此需要加强电子档案的使用监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安全防护,提高技术、设备等各方面保障水平,及时做好数据备份。另外在使用时也需要制订相关查阅制度,禁止数据外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责任制,提高使用人的数据安全意识。建立税收电子档案的目的是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实现“数字化采集、一户式存储、反复利用、多方共享、随机查询”,加快信息流转速度,提高征管效率。
    (一)大数据时代下,税收电子档案数据库的采集渠道。税收电子档案的信息源主要是纳税人报送信息、税务机关采集信息、社会举报的信息和第三方提供信息,主要包括:纳税人的基础信息、纳税人的申报征收信息(含减免缓抵退欠税和核定征收信息)、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报表信息、纳税人的税源信息(含综合治税信息、发票信息、风险评估信息)、对纳税人的税务检查信息、税收违法信息以及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信息、纳税自查信息、第三方信息、台帐信息等。
    1.办税服务厅应从开业登记的源头做起,将纳税人各类基础信息扫描、录入电子档案。办税服务厅在档案录入时应遵循全方位、无遗漏、真实、准确、及时的原则,要求纳税人提供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停复业登记、发票申领、窗口开票信息、外出经营信息登记、注销登记等环节的全部资料,在录入电子档案后应及时更新整理。
    2.税源部门要加强日常基础工作方面信息的管理,将税费自查、纳税人信用等级评定及推送的低风险任务处理结果等工作及时录入税收电子档案数据库,将每月通过金三系统接收的各单位财务报表下载并上传至电子档案数据库,使风险管理的数据不断得到完善,为风险评估工作打好基础。
    3.评估审计部门应就风险管理科推送的中等风险任务及时做出工作反馈,并将相关结果录入税收电子档案数据库。
    4.税政部门应将纳税人相关减免税的备案资料、各类优惠政策认定报表和各级税务机关出具的税收减免文件及时录入税收电子档案数据库,以使税务机关全方位掌握纳税人信息。
    5.申报数据整理工作需要由电子税务管理中心联合数据服务公司,将各年申报数据做出曲线图表,并按月更新;同时将数据同比、环比逐月显示,方便各部门进行税源分析、风险分析。
    6.税务部门需要与其它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打通外部数据壁垒,增强数据的流动性和可获取性,有效抓取散布于网络的海量涉税信息。同时,需要统一数据接口,改变过去存在的从工商、公安等部门获取的信息因格式不同、专业指标不一致而无法进行分析的情况。税务部门应及时获取发改委、国税、工商、审计、民政、公安、国土、房产、交通、水利、文化、卫生、建设、土地储备中心、建委、市政工程管理、园林绿化、省、市两级财政等部门和单位的有关涉税信息,并将相关材料录入电子档案数据库“第三方信息库”中,作为税务大数据分析的依据。
    7.法制内审部门应通过社会举报、部门协查、案件移送等案件收集整理相关税种或行业的涉税信息,如审计、司法部门、税务稽查部门查处的涉税案件税费缴纳情况,并将此类案件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加以管理。
    8.风险管理部门应通过互联网、微信平台、报纸等多种媒体搜集整理涉及本分局管户的多方面信息,如土地、房产交易信息,重大建设项目开工信息,行政事业单位涨工资、补发工资信息,绩效工资的实施等内容,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电子档案数据库,为风险分析提供参考。
    9.税务系统各部门应根据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将相应的工作方案、工作进展信息、工作总结及各类报表都上传到公共的数据分析平台当中,方便大家信息共享,同时也为决策层提供更多参考。
    (二)大数据时代下,税收电子档案数据库的使用。税收电子档案对税务系统内部所有部门开放,各业务部门应积极利用电子档案的方便、快捷等特点,按需调取相关信息,分析各类税收风险,及时作出风险预警与应对;同时,通过分析、预测,向领导提供各类决策依据。
    二、开创大数据下“互联网+税务风险管理”
    大数据时代,把互联网与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对涉税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挖掘、预测与应用,有助于分析税务工作中潜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高税收征管质量,防范各类涉税风险,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涉税服务。税收风险管理可以把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配置到高风险领域和大企业税收领域,实现税源管理专业化,推动服务管理方式创新和税收管理体制变革。我们通过研究各税种的风险发生规律,建立税种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和模型,形成体现税种特点的风险任务,加强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监控,堵塞了管理漏洞,提高了征管质效。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坚持以信息管税为主线,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同时将信息管税融汇于税收管理始终,以对涉税信息的报送、采集、分析、利用为工作主线,按照纳税人、行业、税种、区域等多个维度进行组合和归集,采取相应的税收管理办法,进一步明晰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各自的权利、义务。使征纳双方都能在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依法自觉行使税法所赋予的责任和权利,还责还权于纳税人。
在风险管理创新方式上,把大数据分析与互联网应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电子化的手段分析总结纳税人的涉税风险点,并把高风险单位的税收风险点通过推送、化解和反馈的形式予以消除,以点代面地对更多的纳税人进行税收风险的宣传,使更多的纳税人了解和掌握涉税风险,从而规避和防范税收风险,进而减轻税务机关的税收风险压力,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一)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和完善税务风险特征库。在获得海量数据的基础上,以税种、纳税人类型、征收方式等为分类依据,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具有明显分类特征的风险特征库。以专项性风险特征指标体系为基础,实行分类管理,研究、开发风险分析数据模型、工具。积极探索税收风险防控管理、行业专业化管理、个体税收风险管理,逐步建立分析模型。对中小税源,可以行业模型管理为主要抓手,按行业进行风险分析和应对,推进分行业专业化管理。对个体工商业户,可实行自行申报缴税或委托代征的社会化管理。
    (二)建立税务大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平台。建立全局性、分行业、分税种的专业化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平台,实现对海量涉税数据的深度挖掘,创建相应的风险指标和模型,以专业化数据风险分析为手段,形成各部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风险防范体系。通过对风险特征指标体系合理设置指标选取、指标参数、指标计分、指标权重、模型计分、风险等级和风险诊断书,为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选择科学、合适的分析方法是税收风险分析的关键。建立专门的风险分析团队,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施风险分析管理和结果反馈提炼。加强对信息数据采集和数据录入质量的监管,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实现“数字化采集、一户式存储、反复利用、多方共享、随机查询”的信息数据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分析平台还需要与国税对接,通过基础数据的搜集、企业基本情况的摸底等了解行业的整体情况和特点。另外,针对营改增试点行业,将深入探究、总结行业风险特点,继续研发“行为指向”风险指标,完善指标体系。
    (三)大数据时代下的税务风险分析识别内容。风险分析识别是风险管理的核心。通过综合分析探索纳税人不同规模、行业、税种等风险发生规律,应用政务平台中税收电子档案数据库,依托风险特征指标体系和风险特征库,分期分批分指标特征对风险数据信息进行扫描、分析和筛选,产生税收风险易发生的领域、环节和纳税人群体。通过分析、总结、提炼,对风险特征指标体系进行完善,以增强风险识别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税务大数据的风险分析识别方法。一是横向比较风险分析。横向比较分析是指同一指标在不同个体、单位、地区之间的比较分析。横向比较分析最典型的分析例子就是同行业、同类型纳税单位进行税负分析。总结这种规律特征,以此检验个体数据指标的表现,找出差异较大的个体予以预警。二是纵向比较风险分析。纵向比较分析或历史数据分析是指同一个体的同一指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数据比较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有趋势分析和变动率分析。分析的理论依据是大多情况下纳税人的纳税情况是处于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不会出现突然的波动或大起大落现象。如果出现较大差异,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及时进行相关的纳税风险分析。三是基础资料逻辑关系风险分析。此风险分析主要是从电子档案当中分析比对相同行业、相同类型纳税人各类基础资料的完善程度及逻辑关系,如存在房租合同无房产税申报,或有申报却无租赁合同等情况。再如未收到上级减免税批文仅报送了减免税申请资料后就出现应纳税款减少现象等等。四是数据逻辑关系风险分析。受会计核算原理的约束和税收制度规定的制约,反映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众多数据指标之间存在非常严谨的、相互依存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决定了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数据必须满足企业财务数据相关性的特定要求,检查这些数据逻辑关系是否吻合,可以鉴别企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从而发现税收问题,堵塞征管漏洞。如对比纳税人的会计报表或自查报告等相关材料,或通过纳税审计软件对纳税人的财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从数据逻辑关系上查找有无存在漏洞。
    (五)税务大数据下的风险分析识别模型。一是行业均值。均值就是各样本特定指标数据的平均值,反映样本群体的平均状况,是描述样本群体特征的一项重要指标。我们拟建立行业均值,如市财政集中支付单位个人所得税纳税均值,内蒙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税负均值,普通高校税负均值,行业协会税负均值等等。
二是税种均值。在得出税种均值的基础上,先建立个人所得税人均均值,并对比各纳税单位人均均值的离散程度。以市财政集中支付中心为例,所有单位每人每月个人所得税均值建立后,用各家数据与之比较,找出存在差别较大的单位进行风险分析或约谈。三是离散率。在得出各类均值后,将各纳税单位的样本数据与均值比较后再除以均值,得出各单位离散率,以显示其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具体差异。如果离散率高于一这程度,如超过50%,则应对此单位进行风险分析。四是税负率。以个人所得税为例:
    人均收入额=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平均在职职工人数×100%
    人均个人所得税税负率=纳税人实际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额/人均收入额
    此指标用来对比各单位人均个人所得税负担情况,税负率越低,人均收入应越少,如果出现反常,则就进行风险分析;
    五是弹性系数。以企业所得税为例:
    弹性系数指标就是把税收增长和相应经济增长相比较,看其增长关系是否协调。
    企业所得税弹性系数=企业所得税年增长率/企业经营收入年增长率
    企业税收增长率和其经营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应该是同比例关系,如果差距太大,则需要进行税收风险分析。
    三、建设全自治区统一的一个功能全面的微信办税平台,实现掌上移动办税全功能。
    移动办税可以提供公众服务、办税服务、税务知识等各类功能,纳税人无需登录即可使用办税流程查询、税务知识学习、办税厅流量查询、办税地图查询、发票真伪查询等内容,如果实名登录后可以办税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转账、未申报查询、各类通知提醒、未缴款信息查询、发票领用、发票验销、问题咨询等多项服务。“互联网+税务”不是简单将传统业务搬到互联网上,而是需要依靠互联网及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对税收管理模式、服务模式、业务流程进行变革,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税收管理、服务新模式。
    建议自治区国、地税与微信提供商及软件服务商共同研发核心微信办税平台,建立功能全覆盖的微信服务界面。通过招投标等形式挑选专业的技术服务公司负责研发与技术支持,同时组建国、地税干部微信服务团队,做好日常税收征管、信息推送、意见收集、税企互动等工作。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向纳税人宣传、普及微信办税、移动办税,实现互联网+ 税务在具体税收征管、纳税服务方面的对接。通过云计算功能对各类数据的积累,进行大数据分析,找出纳税人办税规律及纳税需求,创新纳税服务模式,不断开发出个性化、全覆盖的纳税服务渠道。鼓励手机办税,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推行办税无纸化,简化程序,强化指引,最大程度地为纳税人提供便利,促使其主动申报纳税。掌上自助办税,有助于还权还责于纳税人,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办税能力。微信办税平台就是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不管税制多复杂,税法多深奥,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使用手机缴税的纳税人一个简单的客户端界面,让他们轻松愉悦地完成纳税申报义务。建立一个移动办税平台,可以实现“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纳税服务理念。
    具体来说,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实现:一是打造全自治区一体化体系实现自然人税费业务从申报缴款到查询、开具查验电子证明的全业务、全流程办理,业务、数据、系统“三统一”,有效解决重复建设浪费问题,构建新型税务软件生态体系。二是打造网上办税实名体系,通过微信绑定银行卡校验用户身份,保障信息与资金安全,推动“零接触”式实名办税。三是打造电子证照体系,将税票、证明、文书电子化,加快全自治区电子证照推行。四是打造数据增值体系运用大数据构建用户画像,为纳税人推送精准增值服务。优化和扩展自然人税收数据库,提前探索解决地方税制改革的征管难题。五是打造开放共享体系覆盖微信城市服务、自治区国地税网上办事大厅等主要渠道,推进跨界共建合作,构建电子政务服务生态链,打造税收共治新生态。
    通过微信绑定的银行卡进行信息校验,绑定微信办税,进行实名办税,纳税人缴纳的税款当天缴入国库,充分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有效消除纳税人后顾之忧。有了微信办税,纳税人可以轻松开具和查验多项涉税电子证明、税票和凭证,还可下载并自行打印文书凭证,扫描电子凭证上的二维码,马上就可以对电子凭证信息辨别真伪,实现“我的凭证我验证”。通过自治区集中微信办税,以全国税收征管规范为基础,统一业务标准、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通过标准化实现全自治区高效办税,通过开放性实现各地特色办税,区局搭台、各地唱戏,从而形成了标准化与特色化的有机统一。同时各地可以共享数据和基础功能,不再重新开发,避免重复建设。
    通过微信办税还提供特定风险提示和税收政策推送等个性化服务,实现用户数据增值服务。对个人而言,实现了多处取得收入的归集,打开手机就能清楚自己的收入来源和收入数据。对企业管理者而言,企业的申报缴纳情况、信用情况、税务风险一目了然,有效帮助纳税人防控涉税风险,提升信用等级。
 
 
 

 
  • 附件下载: